“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文博领域人大代表,我要进一步做好文物的研究阐释工作,讲述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把科学的、权威的、正确的观点传递给群众,进一步讲好阿勒泰故事,讲好新疆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听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的要求,全国人大代表、阿勒泰地区文博院馆员卓娅·巴合提深感大有可为、大可作为。
卓娅·巴合提是阿勒泰地区文博院馆员,主要负责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馆藏文物研究,同时参与博物馆的讲解工作。获得文学学士后,她继续在自己认定的考古学与博物馆学方向深造成为历史学硕士,再一步步走上了钟爱的文物保护工作岗位。

2021年4月,卓娅·巴合提来到阿勒泰地区文博院工作,正逢“5·18国际博物馆日”新疆主会场暨阿勒泰地区博物馆开馆前夕,她全身心投入新馆开馆相关工作任务中;同年8月,公安部、国家文物局召开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推进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文博单位的文物安全责任与工作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我国各类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和免费开放、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博物馆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阿勒泰地区野外文物分布广、数量多且相对分散,管理难度较大。卓娅·巴合提负责野外文物巡查工作,虽然辛苦但却有了很多机会与县市文博单位同事共同探讨野外文物巡护中遇到的问题……
经验一点点积累,思考也逐渐增多。自当选人大代表履职以来,卓娅·巴合提发挥专业特长,围绕文博领域主题,整理文物资料,认真准备议案、建议,为传承中华优秀文物文化尽心尽力。
“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文物需求,不断丰富文物内涵输出供给,优化文物展示传播手段,努力讲好中国文物故事、传播中华文物文化,办人民满意的博物馆”是卓娅·巴合提最大的愿望。
卓娅·巴合提认为,她要做的不仅仅是保护好文物,更要让它们“活”起来,融入各族群众的生活中,让更多、更权威的研究成果惠及各族人民群众。在健全文物保护藏品登录机制方面,应推进文物档案标准化、信息化,大力推进野外不可移动石质文物数字化采集,完善石质文物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出台保护措施,加大基础信息开放力度。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新疆的考古发现对于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的考古发掘,对史前文明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卓娅·巴合提说,“我要更好落实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岗位上更好展现人大代表的担当,积极推进文化润疆工作,正确阐释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和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事实,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讲述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文/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处 张亚娟,阿勒泰地区人大工委办公室 刘梦媛)
责任编辑:张亚娟
审核:冉海霞
终审:董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