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视听(新疆新闻联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构建具有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新疆以粮食和食品加工、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畜牧产品和优质林果产业集群为牵引,着力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如何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两会代表委员有话说。
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 侯芳:2024年,新疆交出了一份优异的三农答卷,特别是粮食总产466亿斤,全国排名上升到第13位,粮食单产1050斤,首次跃居全国第一。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这一历史性成就,新疆正从昔日的戈壁荒漠变成了“塞上粮仓。
2024年,新疆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安排“三农”资金1137.8亿元,全疆粮食播种面积4440万亩、新增202.9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34万亩。棉花总产568.6万吨、占全国92.2%。果品产量达到1400万吨,蔬菜产量2313万吨,肉类产量211.76万吨,牛奶产量198万吨,水产品产量19.65万吨。过去一年,新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牧产品供给作出新贡献。
自治区人大代表 马德周: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作为农业人我感到无比自豪和振奋,这里面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农技专家的智慧结晶,还有广大农民的辛勤汗水,让我们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日子过得更有盼头。
马德周代表的这份激动之情,来自于两会前夕,他在吉木萨尔县庆阳湖乡双河村调研时的所见所闻。
“这是8万,这是3700,你再数一下”
每到年前,双河村就会发放当年的土地流转费。2024年,双河村共发放土地流转资金1200万元,300多户村民都有收益。这几年,村里从农户手中整合起来的土地有2万多亩,土地整合后,村里采用“村委会+企业+农户”的生产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还建立“反哺”机制,将集体经济收入中的80%用于再生产,10%用于改善村民人居环境。而村民不仅有土地流转费收入,还能腾出精力外出或就近在合作社务工。
吉木萨尔县庆阳湖乡双河村村民 郭怡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 侯芳:因地制宜发展粮棉果畜等新疆特色和优势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法宝。一年来,新疆统筹用好中央149.2亿元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推动联农带农富民产业发展。2024年,3046公里世界最长环沙漠生态屏障实现合龙,这是新疆各族人民用智慧和双手创造的新时代防沙治沙新奇迹,也为当地“沙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希望。
自治区人大代表 阿不都外力·阿优甫:皮山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划地到村、包地到户、确权到人等措施,老百姓实现了既治沙又致富。
阿不都外力·阿优甫代表来自皮山县,他说,去年,皮山县共有452户农民承包了4.52万亩土地,20万人次参与了防沙治沙项目建设,人均增收3000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沙产业,实现治沙富民。”今年皮山县还将完成21.65万亩防沙治沙任务,发展以瓜蒌、中草药为主的沙产业,目前,引进的总投资近 15 亿元的十万亩瓜蒌产业一期生产线项目已完成建设。
新疆徽岳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负责人 张松海:今年6月份将实现全面投产,投产后(年)产能在1200吨左右,产值在2个亿以上,预计明年将实现带动当地就业人数在1万人以上。
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 侯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出的动员令和任务书,工作目标已明确,代表委员们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培育一批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和亿元村。
自治区人大代表 谢映周: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加工、精深加工、食品加工、综合利用,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培育一批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和亿元村,让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
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自治区人大代表 张涛:聚焦提升乡村发展水平,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入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丝路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