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依法治疆要求,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创新和改进法治督察方式”。今年的自治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此展开热议,并且衍生出一个新话题:地方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如何以高质量立法推动高质量发展? 提起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自治区人大代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方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跃福很有成就感。 王跃福是针对行政执法监督立法工作提交议案的人大代表之一,一直密切关注议案进展: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提前介入,与自治区司法厅组成调研组赴多地调研,在疆内外召开座谈会20余场次,探讨交流行政执法监督实践中出现的堵点、难点问题。最终出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在综合执法改革、乡镇执法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重要抓手。 2023年,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编制五年立法规划,确定126件立法项目,涵盖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化润疆、民生建设等领域,进一步合理配置立法资源,保证立法工作规范、高效、有序进行。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新疆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要“加快《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立法”。 自治区政协委员、北京盈科(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律师金小孟认为,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使《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的各项政策更稳定、可预期,为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不仅是建设法治新疆的有力举措,更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具体实践。 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2023年6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办法》正式实施,填补了自治区水污染防治综合立法的空白。 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水利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泉一直关注环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作。“以立法保护新疆的绿水清波,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推动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石泉说。 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区各级人大推出一批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化条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野生果林资源保护条例》等,既符合工作实际,又具有地方特色。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产业振兴带动农牧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乡村特色产业示范村镇建设”。 产业发展需要立法护航。冷水鱼产业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方特色产业之一,在有效利用水域资源、丰富水产品供给、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8月1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冷水鱼产业促进条例》施行。 “连‘如实记载冷水鱼捕捞日期’这样的细节都作了规定,该条例的出台保障了冷水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快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自治区人大代表、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室主任毛国锋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落实到地方立法工作中,便是“立法为民,法贵便民”。 全文仅7条的《克拉玛依市城区路面防滑规定》将于今年3月1日实施。这是全国相关领域的首部地方性法规,也是新疆第一部“小快灵”立法。 “《规定》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单位,做到事情有人管、责任有人担、能力有保障。”自治区人大代表、鼎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荣欣说,“小切口”立法针对性强,管用、实用、好用。 2023年,《昌吉回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小快灵”立法办法》出台,对“小快灵”立法的原则、立项、制定、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制,突出“精准解决问题”导向。 “只有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小事’做好立法工作,才能让地方立法体现民意、传递民生温度,持续增进各族群众福祉。”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厅长,自治区戒毒管理局第一政委乃比江·依不拉伊木说。
来源:石榴云/新疆法治报
编辑:古努丽·买提沙力
责任编辑:张亚娟
审核:冉海霞
终审:董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