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的建议意见能被人大代表收集向上反映,让我们农民的声音被听见,我感到特别的开心。”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托里镇大庄子南村村民高金山说道。在精河县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中,各级人大代表扎根沃土、向上成林,让小小“联系点”映照出民主大气象。当基层民意搭上立法“直通车”,更多“三农”法规、“基层乡镇”法规开始保农业、惠民生!
精河枸杞是精河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图为丰收期的精河枸杞挂满枝头(马倩妮摄)
精河县地处天山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积温高、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加上碱性沙化砂质土壤和天山冰雪融水灌溉,出产的枸杞色泽鲜红、果粒大、肉丰厚、富营养、味甘美,果实内含物饱满没有空隙,是理想的药食兼用营养保健珍品。
如何加强精河枸杞品牌保护?如何推动精河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广精河枸杞产业文化?
2022年9月2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枸杞产业促进条例》由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22年9月28日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查批准,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图为工人们正在进行枸杞标准化加工(受访单位供图)
产业之需,立法势在必行。精河枸杞立法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处理好了保护与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助力做大做强精河枸杞特色产业,把法治保障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效能。“条例实施以来,对我们枸杞产业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一些枸杞种植、枸杞深加工等方面也作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同时,对枸杞的品牌效应和宣传方面也十分有益。从这个条例实施以后,我们是进行统一的收购,既确保了我们的原材料的高品质,也在市场上赢得好口碑。马上就是各大电商品牌的‘双11’线上活动了,我们目前已经接到了来自京东平台的600万的订单。”精河县杞瑞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袁丽说。
当“枸杞法”来到托里镇的种植户身边,规范了枸杞产、供、销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群众申请使用地理标志积极性变高了,更多的人享受到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
精河县枸杞田(受访单位供图)
随着农村与互联网商业联结的日趋紧密,电商这趟“高速列车”正给新疆的乡村生活带来巨变,精河县众多的电商厂家开始借助5G赋能,让农产品上云赋智。同样,《条例》的出台,让生产经营成为带动地方农业产业化的先锋,以及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有了法,就有了边界。我们电商行业虽然有电子商务法这些条例在规范,但其实我们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也需要更多的法律保护。精河枸杞有了相关立法,让我们在线上平台销售和宣传精河枸杞时更加放心。”自治区人大代表、精河县西域杞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虹美说道。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特色的产地生态与纯正的‘血统’是地理标志农产品独特的价值源泉。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关键是要抓好产地建设。”精河县托里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刘宏斌说道。
近年来,部分从业者对枸杞质量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枸杞产业存在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落实不到位、交易市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同时,由于保护机制不健全、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市场上使用“精河枸杞”地理标志混乱、随意性大,加之对品牌宣传没有完整策划,“精河枸杞”地理标志品牌集聚效应未达到预期目的。基于此种情况,精河县人大代表、精河县托里镇吾夏克巴依西村枸杞种植户王磊在经过走访收集民意后,认为相关条例的出台非常有必要。他说:“条例的出台,必定会对精河枸杞的品质提升起到推动作用,更好地保护‘精河枸杞’这一农产品地理标志,也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20年5月,精河县托里镇被博州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法立于上,教弘于下。在果树下,田埂边,来自群众的“源头活水”,极大拓展了立法点集中民意、汇聚民智的机制通道。各级人大代表从本地实际出发,一路走一路问,认真的态度让当地枸杞企业和枸杞种植户打开了话匣子。各级人大代表们深入山丘沟壑、唠嗑田间地头、走进生产车间,看果林、探果农、问收成、访企业、谋产业、思立法,对制定《条例》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了认真研究,随后便依法制定了贯彻落实法律的实施办法、具有地方特色的创制性法规以及地方性事务这三大类三农法规。
截至目前,除“枸杞条例”,托里镇基层立法联络点已完成了11部地方性法律法规意见建议的征集工作,共收集征求各类意见建议300余条,被吸收采纳23条。
精河枸杞产业促进条例的实施,对精河枸杞产量、品质、效益和品牌管理都起到了法制保障和积极推动作用。
“2023年我们的枸杞产值达到了2.4亿元,枸杞在地方经济收入的份额快速提升,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小金果。可以说,一部条例保护了一粒果子,一粒果子振兴了一方经济。下一步,我们将对精河枸杞产业促进条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调研,走访企业、种植户和群众,收集更多群众的意见建议,推进条例的贯彻落实。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将引领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社会经济建设中,为促进精河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刘宏斌说道。
扎实的工作,让立法这件“专业事”变成群众熟悉的“身边事”,人大工作不断向上攀登,力量就要不断向下扎根。
人大代表联络点让立法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保障了人民群众直接反映诉求的权利,成为发展基层民主实践的重要力量。在托里镇,一位位怀揣热情的人大代表脱颖而出,他们参与立法并全力奉献智慧与力量,他们不断发挥所长、整合资源,为立法点扩大“同心圆”打下坚实基础。在田间地头,他们解读立法背景、提出意见建议、参与普法宣传、总结实践经验,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着强大的智力支持。
慢声细语重千金。下一步,托里镇将和各级人大代表共同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围绕“做强主导产业、做大特色产业、培育优势产业”,赋能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人大代表们将从自身出发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向农业农村流动,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毛卫华、马倩妮)
来源:中国日报网
编辑:古努丽·买提沙力
责任编辑:张亚娟
审核:张斌
终审:吴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