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最硬内核” | 两会观察

更新日期: 2024-02-02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着力营造公平透明高效的市场化环境、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法治化环境、统一开放平等的国际化环境,打造“投资新疆”品牌。

  如何将“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自治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掀起“头脑风暴”。
  立法保障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发挥立法引领规范作用,以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23年制定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化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集体协商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
  “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幅增加,分布广泛、就业灵活、流动性强,传统工会组织管理模式难以实现有效覆盖。集体协商条例对这类情形作出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为促进我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供了法治保障。”自治区人大代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长山子镇土梁村党支部书记艾力亚尔·安瓦尔说。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的《哈密市经营主体政务服务条例》,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从法治层面对政务服务行为进行了规范。该条例将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自治区人大代表、新疆苏碧律师事务所主任热依木江·巴拉提表示,我们需要更多的地方立法,将政务服务创新经验、做法和成果加以固化,同时破解政务服务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2023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针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存在的焦点、难点问题,统筹协调全区政法机关深入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50条措施》,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自治区政协委员,昌吉回族自治州总商会副会长、新疆同创律师事务所主任马德清对此给予充分肯定,“这套‘组合拳’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能有效实现执法效能最大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最小化以及为民服务最优化。”
  靶向施策 增强经营主体获得感
  1月30日,一辆辆满载水果的冷藏厢式货车通过中哈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从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出境,驶向哈萨克斯坦。
  “车辆通关时间从以前的6小时缩短到2小时。”自治区政协委员、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成忠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霍尔果斯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流程、减单证、提效率,在公路口岸开辟出口专用通道,采用“全时段验放”通关模式,做到“车到人到、即查即放”,保障进出境车辆快速通关。
  此次参加自治区两会,于成忠准备了两份建议,涉及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自治区人大代表、精河县西域杞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朱虹美对社区“法律诊所”赞不绝口。
  近日,该公司与精河县红星街道东城社区合作,从居民中培养了一批带货主播。开播前,社区“法律诊所”工作人员为主播们上法治课,讲解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其依法从业、规范发展。
  “法律诊所”不仅组织普法宣传,还定期为辖区企业查找法律风险漏洞,提供解决方案。朱虹美表示,有法治“撑腰”,企业发展更有底气。现在,该公司员工从创立之初的3名发展到30多名,经营30多种枸杞衍生品,年销售额达800多万元。
  问需问计 提供精细化法律服务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2023年以来,新疆政法机关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惠企利民力度,持续释放“法治红利”。
  2023年4月,自治区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月”活动在天山南北展开,全疆200余家律师事务所近千名律师精准“把脉开方”,730余家企业和50余家商会收到“法治体检”报告单。“在新疆,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工作已成常态,自治区公证协会、自治区司法鉴定协会等也相继出台措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正嘉律师事务所律师阿依努尔·哈力克说。
  “在创办合作社、成立公司、创建农产品品牌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主动上门送法,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自治区人大代表、乌恰县巴音库鲁提铁开力克托品种改良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吐尔孙阿洪·木明深有感触地说。合作社成立6年来,先后帮助近百户牧民走上致富路。
  吐尔孙阿洪表示,在今后的履职工作中,他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多关注营商环境建设,深入企业调研,广泛收集并反映民营企业家的呼声和诉求,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

来源:石榴云/新疆法治报

编辑:古努丽·买提沙力

责任编辑:张亚娟

审核:冉海霞

终审:董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