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果斯市人大:亲民“板凳会” 促膝长谈解难题

更新日期: 2023-11-03

霍尔果斯市人大常委会广泛开展“万名代表进万家”“三项活动”“法治伊犁代表行”等主题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人大代表“板凳会”形式,让人大代表与群众面对面,促膝长谈解难题,在畅通民意渠道的过程中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履职形式接地气,激发代表增活力


“我是这个选区的人大代表,大家都是一家人,一起话家长里短、聊聊村里的事儿。遇到什么难事儿也可以说说。”柳树渠村人大代表彭淑珍随和地说着开场白。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一场热闹的“板凳会”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以前都是村干部开会,会后再把政策传达给我们,现在有了‘板凳会’,大家经常坐在一起,聊聊身边事、谈谈新政策,有问题摊开说,有难事儿一同商量办,这样一来办事效率提高了,咱们和代表之间的感情也近了。”柳树渠村村民孟宪友高兴地说


“如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如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村民们围绕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畅所欲言,人大代表们面对面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发挥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今年以来,霍尔果斯市人大常委会共召开“板凳会”12场次,人大代表通过“板凳会”收集意见建议30条,收集困难诉求35条,已全部解决。



真情纾困解心结,排忧解难强动力


“自从有了‘板凳会’,随时随地都可以聚在一起说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也能出很多金点子,急需解决的困难和着急的事还能通过‘绿色通道’及时帮助解决,心情太舒畅了。”提起人大代表“板凳会”,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今年我们种的玉米又是看天吃饭,雨水充足的话还能增加收入,如果不下雨,玉米旱蔫了,收入没有保障啊!每年浇水时期也总是闹矛盾,要帮我们寻找解决的办法啊!”“板凳会”上群众发愁的诉说着苦闷。人大代表王同友听在耳里、急在心上,提出了关于高效节水助农增收的建议。


针对王同友提出的建议,伊车嘎善锡伯族乡人大主席团高度重视,积极向农业农村局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项目,投入资金1921.5万元,对柳树渠村12810亩土地实施高效节水。项目实施后,农民的玉米产量从原来的亩产600至800公斤,增加到现在亩产1200至1400公斤,每亩比原来多收入近1000元。



才享受了高效节水的便利,随之而来的水肥一体化又让广大农民群众多方受益。“板凳会”上,群众喜笑颜开地诉说着高效节水的益处。针对在蓄水池投放肥料时,遇到雨天肥料会被淋湿的问题,作为党支部书记的人大代表祁朋伟,及时召开党员大会共商解决办法,决定搭建彩钢棚,有效解决了肥料在露天地里被风吹雨淋的问题。


通过“板凳会”人大代表与群众谈问题、理思路、想办法,本着村民说事、代表理事、多方议事的原则,及时化解矛盾畅通民意,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让一件件揪心事变成了暖心事。


服务群众零距离,凝心聚力形合力


人大代表“板凳会”通过听取民声民意、实地走访接待群众的方式,不断完善和落实人大代表常态化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的履职意识,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信息员”“调解员”的作用。



霍尔果斯市人大代表通过微信群、智慧社区平台与人民群众实现“零距离”“零时差”的沟通交流,形成良性互动,还通过“板凳会”与群众面对面话家常,了解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意愿,反映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参与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深情。人大代表们针对新问题、新情况,通过“板凳会”面对面促膝长谈,在基层调查研究知晓民情民意,把代表履职阵地延伸到村民庭院,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以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人大工作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意、惠民生,是创新代表履职活动的一次生动实践。(霍尔果斯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刘川梅 供稿 )




编辑:古努丽·买提沙力

责任编辑:张亚娟

审核:张斌

终审:吴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