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立法为民监督 推动天山南北乡村振兴创新绩

更新日期: 2023-01-03

“你们的效率太高了,过年的时候我们提的议案,3月份你们就开始调研论证了,这是我履职以来第一次参与调研论证,我一定要把这次的感受和我们村的村民说一说,告诉他们他们投的选票是有用的”。尉犁县塔里木乡农经站助理农经师夏扎旦木·克来木对前来开展林果业发展工作调研的自治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宋林说。


宋林是新疆北大仓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当选十三届人大代表以来,积极履职,全程参加了十三届一次到五次会议,三十余次的常委会,审议各项涉农议案和报告,提出的议案建议多达50余份,他所反映的问题涉及新疆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




自治区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始终坚持为农立法为民监督,每次执法检查、调研论证前,一份份执法检查、调研提纲早于执法检查、调研论证前两周就已送达基层农牧民代表手中;人大代表和检查组成员通过“蹲点调研”,深挖找准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通过走访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倾听来自人民群众的“金点子”,不断转化为推动自治区人大“三农”立法监督的“金钥匙”。各级人大代表通过覆盖基层的人大“家室站”,将收集到的问题转换成一条条关于农业立法的议案建议,一个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蘸满”原汁原味的民情民意。


3月中旬一个普普通通的夜晚,喀什地区泽普县委一个小小的食堂里,自治区人大代表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同志一边吃着简单的工作餐,一边聊着怎样通过立法促进新疆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代表们说:我们所参与的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实践。我区林果业立法领域目前仍属于真空地带,通过全方位调查研究,坚持开门纳谏,用心汇集民意,问需问计于民。调研组的成员们对代表们说“农业是国之根本,对于林果业,我们都是门外汉,还是要多多向你们这些行家里手们学习才行。”


宋林说:“这次的林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只是我十三届人大履职以来所参与的其中一次的调研论证,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参与调研、视察和执法检查,努力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职责,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督促有关部门落实,为推动天山南北乡村振兴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国家从来没有忘记我这个普通的老百姓,每次换届都给我发选民证、发选票,我的选票是有用的!”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吐普销村村委会主任布合力其木说。


作为新当选的人大代表布合力其木感到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荣使命。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是第一次见面了,每次看着调研组、视察组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搞调研,听取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基层人大代表真心感受到人大履职为民的情怀。布合力其木说,每次把提前发的调研提纲拿到手之后,她都积极联系了村里的种植大户和一些专业合作社。果树的成长有一定的生长周期,农民们都像养孩子一样呵斥着红枣树。布合力其木说,“前几年红枣的价格不太好,村里好多年轻人都去县上打工了,有些果园就此荒废了。这两年麦盖提建设了红枣交易中心,统一收购,红枣从之前的2—3元钱,变成了现在划分等级。优质红枣卖优质的价钱,最高可以到12—15元,品质差一点的红枣也可以卖钱。我们村的农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老百姓有钱了,种红枣的热情又提起来了,今年才3月份,一些合作社已经统一购买肥料,准备加大投入,来年能有个好收成。”




近年来,自治区高度重视林果业发展,深入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林果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果品贮藏加工能力不断提升。林果产业已成为我区特别是南疆促进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加强干旱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自治区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也把林果业发展作为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予以关注。


“提建议不是抱怨,也不是仅仅提出问题,而是带着一定高度并且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还要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许多人大代表对于提出代表意见建议颇有心得。十三届自治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履职以来,每到一地调研,都实地了解当地“人大代表家室站”运行情况、自身建设情况及人大代表履职情况,也通过“人大代表家室站”收集到了很多“真材实料”。


在莎车县城北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宋林轻轻翻动着手中的代表联系群众记录本,他说,“有的代表联络站还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之为家,你看这上面记录的。有一个老百姓因为土地流转费用的问题,来找过人大代表,真正的把代表们当做了自己的娘家人,自家人。”


记录本上记录着一个村民因为红枣收成不好,以300元一亩地的价格将土地流转给了一个微小企业,自己外出打工去了。这两年红枣的价格上来了,和几个村民一商量,觉得自己的土地流转的有些亏,加上疫情原因,外出打工也比较困难,所以想要把流转了的土地收回去。农民缺乏法律意识,只知道这块地是我的,我想租就租,不想租就不租了。


可是这家企业不干了,红枣树的成长周期前几年的物化投入基本都是无法收回成本的,现在农民想要收回土地,企业不愿意把土地归还给农民,拿出土地流转合同来证明自己的权利合理合法。企业负责人觉得,反正我有流转合同,大不了就诉诸法律。可是打官司周期长,谁都不愿意把精力用在打官司上。事情,就这样陷入了僵局,似乎无解。


“你们看,这里记录着,通过人大代表从中调解,最后这个企业同意以农民给他们打工,通过修剪、施肥、打药来获取工资的方式,微小企业继续统一管理他们的红枣地,统一进行浇水、施肥等物化投入,这样既保障了他们之前土地流转合同的合法性,又使得农民与企业的利益不受损”。


记录本上,赫然记录着最终的调解记录,双方都满意,都按有手印。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和为贵”。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人大代表通过认真察民情,耐心宣传法律、协调关系,想出双赢的办法,让争议双方都满意。人大代表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诉求,从维护争议双方的利益周密考虑,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


宋林履职的这几年,连续三年参加了自治区人大安排的对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克拉玛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连续三年的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20余次,参与了扶贫开发条例、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的制定,种子法、畜牧法等一系列法规的监督检查工作。他说:“履职职责就要深入南北疆基层一线,无论是人大代表还是人大机关的干部,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反映老百姓的诉求,要把为民办事放在首位。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每次一说这句话,都让我的心里燃起了一份崇高的使命感。”


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今南疆的农村已经大变样了。而这,与各级人大代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南疆一直以来地处干旱沙漠地区,水资源十分匮乏,当地群众最大的问题就是用水难。当地人大代表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议案建议,要求政府帮助农民解决用难题。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通过多种监督方式督促政府想办法,提措施。各地政府探索了各种方式,开展了各种尝试。最终,自治区大力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的沙雅模式。人大代表们又积极当宣传员,大力推广新技术。以前大水漫灌的时候,耗水量又大又累人,一亩地用水能有600立方米,现在改用滴灌后,灌溉的时间比过去少了,用水量下降到400立方米左右,产量还增加了,节水效益特别明显。虽然这只是高效节水的一个试点项目,但是现在南疆的岳普湖县也开始学习这种模式了,我想以后咱们林果业的发展,也可以摆脱水资源的匮乏了。”岳普湖县的人大代表努尔麦麦提·依明说。




自治区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强化涉农相关立法,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供法治支撑,突出地方特色,不断提升“三农”立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坚持立足新疆实际,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重突出地方法规的区域特点和地方特色,不断提升增强法规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自治区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自治区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自治区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自治区实施<土地承包法>办法》四部法律法规,特别是《自治区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成为多年来为数不多的一审全票通过的法规案,自治区党委改革办在《新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简报》刊发立法经验。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如何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是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做好“三农”工作的着力点。宋林说:“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紧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加强立法并推进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无论是制订法规还是监督工作,其过程都是要经历一番“寒彻骨”的努力和坚守”。


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先后开展《自治区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执法检查,连续3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连续3年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定点监督、跟踪监督、连续监督,听取和审议政府脱贫攻坚情况专项报告、《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期实施情况报告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而制定乡村振兴的地方性法规又是一个听取民情,为民办事的艰难过程。202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颁布实施,6月3日,自治区党委就加快乡村振兴地方立法提出明确要求,做出工作部署。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迅速落实自治区党委相关要求,成立了由常委会主要领导牵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负责抓工作落实,自治区41家委办厅局参与的乡村振兴地方立法工作领导小组。作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交审议的法规议案,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牵头制定工作方案,组建起草和专家论证专班,组织起草草案框架和主要内容,常委会领导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先后召开启动会、推进会、论证会,加快工作节奏,推动高效高质立法。专班一方面加强学习,系统汇编相关法规、政策,邀请专家权威解读,力求吃准吃透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精神内涵,准确把握和全面理解上位法,另一方面在全疆范围内开展调研,全过程听取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对2次征求到各方提出的335条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吸收,分析立法需求。同时,深入南北疆实地调研,并考察借鉴浙江省、湖北省的立法经验做法,赴北京征求了全国人大农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的意见建议。经过反复论证,六易其稿,形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经2022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后,由2022年1月2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立法调研的同时,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调研报告经常委会党组审核后上报自治区党委;在组织听取和审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期实施情况的报告中,同步对自治区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的《自治区产业扶贫专题调研报告》《自治区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等多个调研报告,得到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批示,为自治区党委决策提供了参考。


林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接近尾声了。宋林说,通过与大家的交流收集到很多问题,也获取的了大量事实和数据,我们回去就要按照工作流程,开展相关工作,我相信咱们南疆林果业的发展大有可为。我们将继续调研论证,将有关报告交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引起大家的关注,共同想出解决的好办法,齐心协力推动林果业的发展。”


3月的南疆,昼夜温差大,已经工作到深夜的代表们丝毫不觉得劳累。大家眼前,仿佛已经看见了南疆林果业发展的明天,一颗颗硕果挂满枝头,就像今天粮食、棉花的发展,区域化、规模化、机械化大面积种植,人们足不出户,仅仅依赖科技就可以实现果树的灌溉、打药等等。




现实告诉我们,这不是梦境,而是未来可实现的现实,新疆智慧林果数据平台已基本建成,目前已初步具备展示分析和数据管理功能。林果布局明显优化,截止2021年底,全区实施提质增效功成以来,全区林果总面积达1844万亩(不含兵团),约占全国的13%,红枣、核桃、葡萄、杏李等多个林果树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果品品质也在不断提升,果品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干等5个地标品牌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清单。精河枸杞、莎车巴旦木等11个林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产品。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等6个果种入选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田薄皮核桃、和田大枣等8个林果产品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一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在南疆,林果业已逐步成为覆盖范围最广、惠及人口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绿色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微风吹动着各地的果树林,各种姿色的花朵在频频颔首。香梨、苹果、新梅、红枣、杏子……天山南北处处都有幸福果做着春梦。到秋天,又将是一场瓜果的盛宴。


5月24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林果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人大代表们又如约列席会议,参加审议,提出意见建议,努力为自治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 王倩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