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新疆人民会堂举行。自治区人大代表、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教授周岭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从教29年以来,她始终将“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贯穿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构建思政教学“润物似无声”的深度融合模式。
周岭代表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学+科研+生产”教学范式,学生90%的毕业设计选题来自生产实际和科研课题;搭建“本—硕”动态科创梯队,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国家级竞赛奖励16项,从教以来已培养学生3000余名。
在工作中,周岭代表经常对团队成员说“南疆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研究什么技术”。针对生产过程的瓶颈问题,她率领团队研发了新型棉花摘锭,耐磨性提高30%,创收250余万元;研发有机肥应用到甜菜种植中,抑制病虫害效果显著,每亩增产14%。
此外,周岭代表带领团队组建阿拉尔有机肥科技小院,开展科技赋能企业活动,协助企业绘制各类图纸、开展培训,让上万群众受益;引导南疆青少年了解南疆产业发展,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主动参与“科技创新巾帼行动”,进行南疆枣园机械化作业等调研。
如今的新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兵地融合稳步推进。周岭代表表示,作为一名兵团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将传承胡杨精神,把人才培养、科技兴疆作为奋斗目标,助力兵地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明昊、靳昊、孙金行)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